卷材防水层数不同的做法?房地产防水工程怎么做
防水技术要求及做法
之一:地下室防水
1.防水技术要求
地下室应进行防水设计,主要应包括:
1.1 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
① 现行规范规定地下工程的防水等级,各等级防水标准详见下表。
② 地下室的防水设防要求,应根据使用功能、使用年限、水文地质、结构形式、环境条件、施工方法及材料性能等因素确定。明挖法地下工程的防水设防要求,应按下表选用。
1.2 防水混凝土的技术要求
①防水混凝土设计要求
1)防水混凝土的设计抗渗等级应根据工程埋深、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工程使用 功能等确定,设计抗渗等级应符合下表规定。
2)防水混凝土的环境温度不得高于80℃。
3)防水混凝土应明确掺加外加剂、掺合料的品种及其主要技术指标。
4)防水混凝土结构底板的混凝土垫层,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15,厚度不应小于,在软弱土层中不得小于。
5)防水混凝土结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钢筋保护层厚度应根据结构的耐久性和工程环境选用,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并应采取相应抗裂措施。
6)防水混凝土的设防高度应充分考虑地下水、地表水和毛细管水对结构的作用,以及由于人为因素而引起的周围水文地质变化的影响。
7)地下室墙板迎水面侧水平钢筋间距不宜大于,水平钢筋应设置在竖向钢筋外侧。
注:混凝土抗渗性随着环境温度的提高而降低:当温度100℃时,混凝土抗渗性约降低40%,200℃时约降低60%以上,当温度超过250℃时,混凝土几乎完全失去抗渗能力,而抗拉强度也随之降低约40%。为确保防水混凝土的防水功能,其最高使用温度不得超过80℃。抗渗混凝土试配时抗渗等级应比设计要求提高一级(0.2mpa),主要考虑施工现场条件比试验室差,其影响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因素有些难以控制。
② 防水混凝土材料要求
1)防水混凝土可通过调整配合比,或掺加外加剂、掺合料等措施配置而成,其最小抗渗等级不得小于p6。防水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试配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比设计要求高0.2mpa。
2)用于防水混凝土的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得使用过期或受潮结块的水泥,并不得将不同品种或强度等级的水泥混用。
3)防水混凝土中掺入的粉煤灰的级别不应低于Ⅱ级,其掺量不宜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20%。
4)根据工程需要,防水混凝土中需掺入的外加剂的品种和用量应经试验确定,所用外加剂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质量要求,并按有关规定进行见证取样和送检。
5)防水混凝土用石子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泵送时其最大粒径不应大于输送管径的1/4。防水混凝土用砂应选用中粗砂。注:外加剂与掺合料对提高混凝土的防水质量极有好处,但不同种类、型号、掺量的外加剂与掺合料性能差距很大,因此必须明确其种类及其主要技术指标,以便施工选用。
③防水混凝土施工要求
1)防水混凝土施工前应做好排水工作,不得在有积水的环境中浇筑混凝土。2)防水混凝土配料应按配合比准确称量,严禁采用体积比配料,计量器具必须定期标定。
3)使用减水剂时,减水剂宜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4)防水混凝土应分层连续浇筑,分层厚度不得大于。防水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振捣,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浇筑时应及时排除泌水。防水混凝土终凝前应进行表面二次抹压,以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细微龟裂。
5)防水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后如出现离析,必须进行二次搅拌。当坍落度损失后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加入原水胶比的水泥浆或掺加同品种的减水剂进行搅拌,严禁直接加水。
6)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少留施工缝。当留设施工缝时,墙体水平施工缝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的墙体上。拱(板)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宜留在拱(板)墙接缝线以下150-处。墙体有预留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垂直施工缝位置宜留在变形缝处。
7)水平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然后铺设混凝土界面剂或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等材料,再铺30-50mm厚的1:1水泥砂浆,并及时浇筑混凝土。
8)垂直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清理干净,再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或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并及时浇筑混凝土。
1.3 附加防水层的技术要求
①防水层设计
1)附加防水层应根据地下室防水等级、地下水位高低及压力作用状况、结构构造形式和施工工艺等因素,选择确定附加防水层的品种规格、层数、厚度及主要技术指标等要求。当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一级时,应再设置两道附加防水层,当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二级时,应再增加一道附加防水层。
2)经常处在地下水环境,且受侵蚀性介质作用或受振动作用的地下工程,附加防水层应采用卷材、无机或有机涂料防水层:采用卷材防水层时:
a) 卷材及其胶粘剂应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耐久性、耐刺穿性、耐腐蚀性和延伸性。卷材防水层应设置在混凝土结构的迎水面,并应在地下室外围迎水面形成封闭的防水层。
b) 卷材防水层的基层宜采用1:2.5水泥砂浆找平。卷材防水层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或45°坡角,其尺寸应根据卷材品种确定。在阴阳角等特殊部位,应增做卷材加强层,加强层宽度宜为300-。
采用无机防水涂料防水层时:
无机防水涂料层宜用于结构主体的背水面,有机防水涂料宜用于地下室结构的迎水面,用于背水面的有机防水涂料应具有较高的抗渗性,且与基层有较好的粘结性。
采用有机防水涂料防水层时:
a) 采用有机防水涂料时,基层阴阳角应做成圆弧形,阴角直径宜大于50mm,阳角直径宜大于10mm,在底板转角部位应增加胎体增强材料,并应增涂防水涂料。
b) 掺外加剂、掺合料的水泥基防水涂料厚度不宜小于3.0mm;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的用量不应小于1.5kg/㎡,且厚度不应小于1.0mm;有机防水涂料的厚度不得小于1.2mm。当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二级及以上时,不宜单独使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防水。
② 防水层材料要求
1)防水层使用的防水材料及配套材料应有产品合格证书和性能检测报告,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国家现行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并按有关规定进行见证取样和送检。
2)卷材防水层的厚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3)卷材防水层的基面应坚实、平整、清洁、干燥,当基面潮湿时,应涂刷湿固化型胶粘剂或潮湿界面隔离剂。
4)铺贴卷材严禁在雨天、雪天、五级及以上大风中施工;冷粘法、自粘法施工的环境气温不宜低于5℃,热熔法、焊接法施工的环境气温不宜低于-10℃。施工过程中下雨或下雪时,应做好已铺卷材的防护工作。
5)不同品种防水卷材的搭接宽度,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1.4 工程细部(变形缝、后浇带、穿墙管(盒)、桩头)构造的技术要求。
①变形缝、后浇带、穿墙管(盒)、桩头设计
1)设计应明确变形缝、后浇带、穿墙管(盒)及桩头等细部的防水构造、防水措施、选用的材料及其技术指标或明确选用标准、通用图集的索引号。
2)地下工程中用于伸缩的变形缝宜少设,当必须设时,宜设在结构截面的突变处、地面荷载的悬殊段和地质明显不同的地方,并应根据地下水压、水质、防水等级、地基和结 构变形情况,选择合适的构造形式和材料。
3)变形缝处混凝土结构的厚度不应小于。用于沉降的变形缝最大允许沉降差值不应大于30mm。
4)后浇带应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宽度宜为-。
5)穿墙管与内墙角、凹凸部位的距离应大于,相邻穿墙管间的距离应大于。穿墙管线较多时,宜相对集中,并应采用穿墙盒方法。
6)桩头应进行防水构造节点设计,且桩头防水应与主体防水层连为一体,形成整体防水。
② 变形缝、后浇带、穿墙管(盒)、桩头材料要求
1)浇筑后浇带用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其抗压和抗渗强度等级不应低于两侧混凝土。采用掺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水中养护14d后的限制膨胀率不应小于0.015%。
2)遇水膨胀止水条(胶)应具有缓胀性能,7d的净膨胀率不宜大于最终膨胀率的60%,最终膨胀率宜大于220%。
3)桩头所用防水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粘结性、湿固化性。
③ 变形缝、后浇带、穿墙管(盒)、桩头施工要求
1)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应埋设在变形缝横截面的中部,其中间空心圆环应与变形缝的中心线重合。中埋式橡胶止水带的接缝宜为一处,应设在边墙较高处,不得设在结构转角处,接头宜采用热压焊接。严禁在橡胶止水带的中心圆环处穿孔。
2)金属止水带宜折边,接头应满焊,焊缝严密。
3)变形缝用木丝板、麻丝或聚氯乙烯泡沫塑料板填缝时,木丝板或麻丝应经沥青浸透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前必须清除接缝处的浮浆和污染。
4)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一次浇筑完成,进行潮湿养护,养护期不低于28天。
其它注意事项:工程的防排水系统、地面挡水、截水系统及工程各种洞口的防倒灌措施等;明挖法施工的地下室工程的结构自重应大于静水压力造成的浮力,在自重不足时应采取锚桩或其他抗浮措施,并注重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可靠的抗浮措施。
2.防水做法
常用防水方案
根据不同的施工环境条件,对以上防水层方案的选用可参考下表。
地下室防水做法,包括以下4个部位:
2.1 地下室底板防水
根据防水主材的不同分为:
① 防水卷材防水
② 防水涂料防水
③ 防水卷材+防水涂料防水
2.2 地下室侧墙防水
根据防水主材的不同分为:
① 防水卷材防水
② 防水涂料防水
之二:屋面防水
1.1 屋面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
屋面防水工程作为屋面工程中最重要的一个分项工程,其施工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而且直接影响到生产活动和人民生活的正常继续拧。屋面工程防水设计遵循“合理设防、防排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确定屋面防水等级的设防要求,根据设防等级和要求,综合考虑其主要物理性能是否满足工程需要来选用防水材料。屋面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详见下表。
1.2 屋面防水方案
1.3 屋面防水技术要求及做法
主要包括:① 平屋面正置式屋面防水做法
② 平屋面倒置式屋面防水做法
③ 坡屋面倒置式屋面防水做法
④ 出屋面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