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面双层CPS防水卷材材料(防水密封设计)
1.了解防水对象的两大特性
防水对象:混凝土结构。中国建筑,90%以上为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建筑涉及领域:住宅与办公(包括人防)、交通(公路、铁路,包括隧道、桥梁等)、库房(粮、棉、军)、水渠/水利、环境治理设施(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景观等。做好混凝土建筑防水,必须要了解其渗漏特性和现场防水施工特性。
特性一:混凝土渗漏特性
不密实:
混凝土浇筑/振捣不密实,混凝土的固有毛细孔,孔隙率占25%左右,导致混凝土有渗水性。
开裂性:
裂缝动态性(温差、承重、震动、干湿等因素),开裂渗漏。
特性二:防水施工现场特性
细部节点多:
1.桩头、锚杆、阴阳角、管根、通风口、采光井等;2.异型结构难施工、多界面难粘结密封;材料难以施工、难以粘结密封。
施工环境复杂:
1.基面潮湿潮气、不平整、不干净;2.传统材料难以施工、难以粘结密封。
2.防水三问
“漏在哪里”、“难在哪里”、“出路在哪里”、漏水“漏”在哪里,漏在“窜”。
窜漏水现象1:大面积窜漏水
传统卷材与混凝土之间难以形成满粘结构,容易产生窜水隐患,一旦遇到混凝土/防水层缺陷处,便产生渗漏,而且渗漏点难以找到,渗漏隐患难以根除。
屋面、地下室底板、顶板、立墙等大面积防水部位,因采用遮挡式防水,易窜水,防水层破一点漏一片,导致整个防水系统失败。
窜漏水现象2:节点窜漏水
节点部位结构复杂,界面材质多样,特别是穿墙管、落水口、阴阳角等部位在温差、震动、干湿循环等因素影响下,界面部位易开裂渗水,窜漏到整个防水层,导致防水失败。
防水“难”在哪里,难在“粘”
难在普通防水卷材难以在潮湿、不平整、不干净的现实混凝土基面上施工;难在防水层与混凝土基面不能粘结,不能起到密封防水效果。
防水出路在哪里,出路在“全密封防水”
全密封防水=外包+柔性+密封
外包:保护混凝土结构“安全”免受水害侵蚀;
柔性:二元蠕变抗裂,避免结构变形、开裂破坏防水层;
密封:大面积密封、节点密封、大面积与节点相容密封,系统解决窜水渗漏。
全密封防水层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大面积密封:混凝土大面积整体部位的防水,要想做到安全有效,防水材料必须具备主动与混凝土基层粘结的功能,即防水材料跟混凝土持久牢固粘结,甚至与混凝土“长”再一起,有效的阻止“窜水”现象发生,保证防水系统的有效性。
细部节点密封:节点部位界面多,其多为刚性材质界面,材质膨胀系数不一样,在湿度等环境循环变化影响下,结构界面处易开裂,产生渗漏水。防水层只有对节点部位的混凝土和与混凝土连续的其他材质同时牢固密封粘结,才是对混凝土建筑的细部节点实现了密封,才能有效的防止这些部位的窜漏水。
大面积与细部节点相容密封:混凝土建筑大面积整体部位和细部节点部位实现密封之后,二者的衔接部位仍然存在渗漏隐患。当大面积和节点都有效密封了,同时两种部位的防水层有效融合了,防水才真正实现了全密封,整个防水系统才能保证持久有效。
要保障防水投资安全,投资方应关注三个核心要点
要点一:投资方应把控防水决策权,选择符合工程需要的材料。原则一、可施工(复杂环境可施工);原则二、能密封(能与基面牢固粘结,形成密封层,避免窜漏水);原则三、要简单(同一工程防水材料种类越少,质量越可控)。
要点二:投资方应从管理上把好防水最后一道验收关,应采用结果倒推管理法,有效控制防水质量。大面积防水层验收:1剥2划3撕,细部节点验收:抠一抠。
要点三:投资方关注防水成本,应把控防水有效的最低质量底线,选择综合成本最优的产品方案。防水成本=材料成本+构造成本+工期成本+维护成本。
了解防水设计、选材、施工的五大误区
误区一:防水设计过分依赖图集和标准,施工不注重工序配合和细节管理,轻视后期维护。
误区二:防水设计不考虑地域环境选择与施工环境相匹配的材料和方案,如将sbs或油性的涂料用于潮湿的地下室施工。
误区三:刚性防水材料(如防水砂浆、渗透结晶性涂料)做为独立防水层用于跨度大的防水基层,如屋面、地下室顶板、侧立墙等。
误区四:防水层做在保温层上面。
误区五:隔层施工,如在屋顶做三层sbs防水层,做一道防水层批一道水泥砂浆层;做一层911聚氨酯防水涂料,再做一道自粘卷材。
总结:材料选择的原则(材料简单,施工容易,效果可控)。同一个工程只选择一两种相容性好的防水材料;材料在复杂环境要能施工;材料施工后应验收方便,效果可控。
只有材料对防水对象实现了全密封,才能认为防水安全可靠。金雨伞提供两大全密封防水产品,大面积使用cps防水卷材,能与混凝土牢固满粘,撕烂了不漏水,戳穿了不窜水,节点部位使用cps防水密封膏,对各类金属、塑料界面都能有效密封粘结,同时cps防水卷材与cps防水密封膏材质相同、最融合、最可靠。材料简单、施工容易,效果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