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雪剂价格便宜的差别在哪(融雪剂贵吗)
前些天,吉林省多地降下大雪,雪花在带来银装素裹的美景同时,也给当地的交通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大雪过后,今年吉林市区的道路除雪,只进行了常规的扫雪,而没有除冰,导致路面满路皆冰,异常光滑,导致市民出行很没安全感。往年为了保障清雪进度,通常都会采用撒融雪剂的方法来清雪除冰,撒上之后,冰雪一融化,然后用机械设备清扫拉走,就完事了,既快又方便。而今年吉林市并没有同以前那样大规模使用融雪剂,很多人表示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是因为今冬吉林市实行的是“绿色清雪”,城区清雪不使用融雪剂。在11月21日下雪后,当地有关部门清除积雪还是挺快的,但路面上的冰一直没清除。至于为什么不用融雪剂来除冰,有关部门肯定也是考虑到采用融雪剂除雪会带来一些不良影响,那么都有哪些影响呢?首先要来了解下融雪剂到底是什么?
融雪剂是指可以降低冰雪融化温度的化学药剂,主要用于冬季除雪和道路防冻结。在我国北方城市的清雪除冰策略,一般是采用以人工除雪、机械除雪为主,融雪剂除雪为辅的方式。
目前,使用的融雪剂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是以醋酸钾为主要成分的有机融雪剂。这种融雪剂融化积雪效果最佳,对基础设施、轮胎等基本没有腐蚀损害,但好货不便宜,它的价格非常高昂,一般只用于机场、高尔夫球场等专业场地进行少量施用。
另一种是以“氯盐”为主要成分的无机融雪剂,比如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钾等,这类传统融雪剂也被称作“化冰盐”。氯盐融雪剂在价格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售价仅为有机类融雪剂的1/10左右,因而被广泛使用于城市、高速公路的大面积除雪,而用得最多的是氯化钠(即工业盐)。氯盐融雪剂缺点是不环保,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融雪效果也要差些。
融雪剂溶于水(雪)后,其冰点基本都在零度以下,比如以氯化钠为例,浓度为20%的氯化钠溶液的冰点在零下-18℃左右,浓度为10%的氯化钠溶液的冰点则在零下-8℃左右。在积雪路面撒上氯化钠固体颗粒,氯化钠溶解需要吸收热量,这就使得冰冻的冰层积雪消冻成水。而盐水的凝固温度要比水的凝固温度低很多,所以雪水中溶解了盐后,其中的盐分使得雪水很难再次形成冰块。简单来说,融雪剂就是通过降低冰雪融化温度融化道路上的冰雪的。
广泛使用的氯盐融雪剂,虽然在北方降雪后,可以通过较为简单的操作、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路面进行融雪化冰,疏通道路,保障人们的出行。但大量使用融雪剂同时也会带来以下诸多危害。
腐蚀道路、桥梁
氯盐溶液渗透到混凝土中,会腐蚀桥梁钢筋,使混凝土保护层出现钢筋开裂、脱落。盐类物质也会与沥青发生化学反应,腐蚀路面,大大减小沥青材料与沙石料的黏合力,易导致沥青表面发生脱落,加速路面的破损,缩短公路的使用寿命。所以这些地方要少用融雪剂。
危害绿化带、农田,污染地下水资源
氯盐融雪剂将冰融化后,随雪水流淌,渗入地下,对土壤和水造成污染,导致土壤含盐量大大超标,这将导致绿化带、农田的植物无法存活或绝收。与此同时,也会造成地下水源盐浓度升高,污染水质,甚至波及人类的健康。
损害过往车辆
融雪剂残留物对腐蚀车身金属部分、汽车底盘、汽车橡胶轮胎都有很强的腐蚀作用,会加速轮胎老化,使轮胎胶皮变硬,脆性增大。所以要融雪剂长时间吸附在车身上,所以在一些积雪路面严重的的地方,开车之后应及时洗车,尤其要多冲洗几次汽车底盘。
虽说现在有些地方采用市面上所说的环保融雪剂(即氯化钙),但其实并不环保。只要是融雪剂,都或多或少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正因为使用融雪剂有害,利大于弊,全国越来越多的北方城市开始禁用融雪剂,而用人工加机械清扫的绿色清雪方式取而代之。这次吉林市为应对本轮降雪,采取了“即下即清、雪中清雪”编组模式进行。全市出动了上万清雪人员,出动雪滚、雪铲、山猫、抛雪机等各类清雪设备1300余台套,有序实施“绿色清雪”,积极保证居民出行安全。清雪人员真的非常辛苦,向他们表示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