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钠哪里有售(武汉特色美食三鲜豆皮)
老通城“三鲜豆皮”是武汉人“过早”的主要食品之一,也是武汉民间极具特色的传统小吃。其形方而薄,色金而黄,味香而醉,最初是武汉人逢年过节时特制的节日佳肴,后来成为寻常早点。
在武汉,以老通城的三鲜豆皮历史最为悠久,也最负盛名。“老通城”是一家酒楼的名字,位于汉口中山大道大智路口,以经营三鲜豆皮闻名,素有“豆皮大王”之誉。外地人到武汉,皆以能吃到老通城的豆皮为快。毛泽东曾品尝数次,赞不绝口。
老通城豆皮制法:将绿豆、大米混合磨浆,在锅里摊成薄皮,内包煮熟的糯米、肉丁、鲜蛋、鲜虾仁等馅料,用油煎制而成。其皮金黄发亮,入口酥松嫩香。
糯米鸡是湖北武汉名优风味小吃.。武汉的糯米鸡与鸡肉没什么关系。炸好后的糯米鸡外表金黄,面凸凹不平,形如鸡皮,故而由此简称。
糯米鸡是武汉人过早的常见小吃之一,任何有油炸点心的过早摊点都会有糯米鸡供应。糯米鸡的外层香而脆,里面却软而粘,口感非常好。
欢喜坨在武汉已有百余年历史,它是糯米粉滚成圆团,再裹上一层芝麻,炸熟后外脆内软,咬一口,一声脆响后糖汁四溢。
武汉传统小吃“欢喜坨”,现在在三镇不少大中型酒店同样有售,不同的是,它有个更雅的名字“大麻元”。为啥改名?因为两年前,它就是以这个名称入选“中国名点”。
不过,除了饮食圈内人士,两年来,武汉市民并不知道欢喜坨走了“上层路线”。
欢喜坨又称欢喜团、麻汤圆、麻鸡蛋,为湖北荆州江陵等地的传统风味小吃。为何叫欢喜团呢?据传,清末荆州城内有陶姓一家,在战乱中走散,历尽苦难,终于又合家团聚了。陶姓老人庆幸一家人没有丧生战乱,找出所存的糯米,经淘洗、磨浆、沥干后,掺入适量面粉和红糖,搓为小团,再蘸满芝麻,炸制成熟。没想到,成品十分甜美,一家人吃得十分快乐。为了纪念团圆,就此称之为“欢喜团”。陶家也以善制“欢喜团”而出了名。
热干面与山西刀削面、两广伊府面、四川担担面、郑州烩面并称为中国五大名面,是颇具特色的过早小吃。面条纤细根根有筋力,色泽黄而油润,滋味鲜美。拌以香油、麻酱、虾米、五香酱菜等配料,更具特色。热干面有武汉热干面和信阳热干面之分,二者做法大致相同,口味却略有差异。
热干面既不同于凉面,又不同于汤面, 面条事先煮熟,过冷和过油的工序,再淋上用芝麻酱、香油、香醋、辣椒油等调料做成的酱汁,增加了多种口味,吃时面条爽滑有筋道、酱汁香浓味美,让人食欲大增。
吃热干面是有讲究的。首选做武汉热干面的店铺要规范,厨子要正宗;原料要地道;调料要上等;配菜要天然。此外,还可以根据各人的喜好,喜欢辣的可以加入辣椒红油,另外还有咸菜,萝卜干,酸豆角等供选用,加香菜也可以。在食用之前要乘热把面拌匀,芝麻酱全都糊在面上,似蚂蚁上树。这时再吃,就格外的香气扑鼻,味道好极了。吃热干面时最好是冲一碗蛋酒或者来一袋牛奶或者一杯豆浆,一边吃一边喝。只吃不喝,就觉得嘴巴干干的,也就吃不出热干面的极品味道了。
《武汉热干面》地方标准:
《武汉热干面》(方便型)其为采用小麦粉为主要原料,适量添加食用盐、碳酸钠等辅料,经混合、压延、成型、热风等非油炸干燥技术制成的面饼,并加入芝麻酱等调料包制成的预包装食品。
以芝麻(仁)为原料,或加入花生酱、大豆粉、植物油、食品添加剂、食用香精等制成的半固态调味料,芝麻(仁)成分不少于50%。
根据武汉热干面(方便型)“非油炸”“碱性面”“热风干”的三大特点,设定了ph值、脂肪含量、酸价、黄曲霉毒素等指标,规定面块ph值范围为7.2至9.2。
在湖北省范围内市面上,凡产品名称标识“武汉热干面”的预包装食品,须符合这一标准规定。